總會簡介

中華基督教信義會,在大陸時期原名為「遵道會」[註1]。來台後原屬台灣信義會「新(竹)苗(栗)區信義會」,一九五八年獨立成立總會,向政府登記,才正式名為「中華基督教信義會」(以下簡稱本會)。本會是由「北美路德信友教會」「The Church of the Lutheran Brethren of North America」(以下簡稱母會)於一九○○年由五個路德宗教會合組而成。設立之初的異象就是向中國人傳福音。[註2] 因此在一九○二年差派齊郝倫牧師及師母抵達湖北棗陽開始宣教事工,一九○五至一九一○年又有華倫女士、文達道牧師夫婦、安達倫牧師夫婦等相繼抵華,一九一○年在河南省桐柏縣,一九一一年在平氏設立宣教總站,集中力量在湖北省、河南省接壤的邊境傳福音設教會,辦學校及一些醫療工作,所以又叫「豫(河南)鄂(湖北)邊區信義會」。

一九三○年在河南省唐河設立傳福音總站,一九三三年安德牧師夫婦(Rev E. C. Anadahl)步伍其父安達倫牧師後塵來華,安德牧師和師母說一口流利河南話,由於安師母十五歲時就已經明白神呼召她到中國傳福音了。[註3] 安牧師夫婦在河南工作六年後也即一九三九年回美,因正值日軍侵華,接著是內戰。直到十四年後;一九五四年再來台灣,一九七七年正式退休回美。

遵道會宣教士除以上提到的外,還有齊師母(1902)、羅美珍小姐(1906)、王德龢牧師外號王老虎(Rev P. M. Valder 1919)、饒利亞小姐(1917)、聶和慈牧師(Rev A.E. Nyhus 1928)等均來華。華人教會領袖有張渭濱,涂常五牧師等。直到一九四九年差會共差派三十四位宣教士來華。

筆者曾在一九九五年由三自教會武漢區副主席年福生教授陪同,和文達道牧師長公子文繼德、差會主席羅威信牧師、白謙德牧師的女婿徐廣德先生,一同訪問武漢市榮光堂及前遵道會熊克明牧師,又往訪桐柏、平氏等地教會。原桐柏教會教堂於一九三八年秋被日軍飛機炸毀,聶和慈牧師雙胞胎女兒中的一位,不幸也被炸死,現墳墓仍在,還留下差會宣教士所建居住的洋樓一幢,還有一位原遵道會女傳道梁建榮老姐妹,時年已經九十二歲了。一九九六年偕本會曾政忠牧師再訪桐柏、平氏和幾處農村教會,兩次造訪彼此都留下美好印象和見證,在大陸宣教士近半世紀辛勞工作愛心事奉,所撒下的福音種子,已結出纍纍果實。當地信徒同工雖一再希望能多有交通,彼此關懷,總因大環境及同工個人異象、感動、恩賜不同,也只有在禱告中彼此代求聖靈動工了。

本會雖屬信義宗教會,除了強調四個「惟獨」也即:「惟獨聖經,惟獨基督,惟獨信心,惟獨恩典」,主張政、教分離外,也有幾項和其他信義宗教會稍異之處。其中有:

一、 本會篤信聖經是上帝的話和三大信經(使徒、亞他拉修、尼西亞)及奧斯保信條為信仰根基。

二、 強調信徒個人重生得救經驗,也即不在意傳統家世。

三、不注重崇拜儀式,比如講台在中間,而一般信義宗教會講台在右邊,牧師不必穿特別服裝。

四、 平信徒也可以參與聖工事奉,如:主日講道、分享等,也即平信徒祭司。

五、根據聖經教導,不強調但也不排斥靈恩。

六、 注重教會自立、自養:為落實此政策,差會規定七年內補助款逐年減少,至七年完全自立。因為這一項早期在台灣蒙召獻身的傳道人尤其有家室者,因早期台灣經濟落後、信徒不知愛傳道人、或信徒收入不高,只夠本身維持家用,奉獻不夠傳道人基本生活所需,相當辛苦,有外出兼職、也有教會利用開辦幼稚園以增收入。如:新竹勝利堂、桃園永生堂、龜山佈道所等,但教會還是先後完成了自立、自養,傳道人子女也有多人獻身傳道如駱月眉、駱玫玲等。 

七、 注重宣教,開拓教會。當教會人力、物力夠時,就開拓新事工。如:勝利堂開拓得勝堂。

八、 注重本色化地方教會,因此沒有一間教會使用「北美路德信友教會」××分會的名稱,就是由別的教會轉入本會者像雙和教會、復興堂、新生堂也仍然保留原名,以免建造在別人根基上(羅十五20)。
 
本會來台工作的動機,是由於一九五○年美國世界展望會主辦男聲合唱團,前來遠東作福音演唱,團員中一位Joe Erickson先生,看到台灣接受福音人數之眾多受了感動,而在美國Fergus Falls所召開海外宣教年會中,提出向台灣傳福音的呼籲,這項呼籲當即獲得本會母會信徒,特別是過去大陸時期,與本會具有密切關係人士的良好反應,進一步認為有向台灣外省籍同胞,恢復傳福音之必要。此一建議當即獲得海外宣教委員會之同意,乃於一九五一年差派原在豫鄂工作多年的聶和慈牧師夫婦(Rev A.E. Nyhus)前來新竹開拓工作,一九五二年購下南大路二一四號雙棟日式房屋(現改編為南大路四三○號),稍加修葺,正式成立教會,聶牧師夫婦工作一段時間後,業於一九六四年退休返美。

一九四八年隨西國同工前往美國的湖北籍原遵道會涂常五牧師,也於一九五二年夏偕同另一位前在大陸工作的饒莉亞小姐,同時前來新竹,即在軍眷區展開訪問工作,並與原大陸本會少數信徒接觸聯繫,使福音更易廣傳,教會更易建立。涂牧師為來台後信義宗第一位中國牧師,在信義宗人士中,頗受尊敬,而被選為台灣信義會第一任監督,那時信義宗並沒有目前這麼眾多的會別,涂牧師已於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息勞歸回天家,饒莉亞小姐亦退休返美。

一九五四年母會又差派原在河南省傳道多年的安德牧師夫婦(Rev E. C. Anadahl)來台,加上本會奉獻傳道的青年,業已紛紛受完聖經書院或神學之造就,而投入傳福音之行列,本會工作得由新竹南大路擴展到新竹以東的埔頂,因而建立了埔頂佈道所,即勝利堂、恩橋堂,逐漸推展竹東、芎林。向南到苗栗,竹南、龍港,直到通霄,向北在桃園也有了工作。安德牧師於一九六一年退休。安師母仍留本會負責總會婦女部,及兒童部工作。安師母也於一九七七年四月正式退休,為本會婦女兒童部的幹事戴玉珍教士接替。戴教士與安師母同工多年,為有恩賜有熱心的同工。 

最初在大陸傳道的另一位宣教士王德龢牧師(Rev P. M. Valder)亦於一九五二年來台,在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創立新生禮拜堂,仍以向軍眷傳福音為主,由筆者及其次公子王奧篤牧師夫婦(Rev Otto Valder)協助同工,一九五八年王奧篤牧師加入本會,王老牧師退休,新生禮拜堂亦同時加入本會,筆者亦於斯時加入本會,王奧篤牧師夫婦曾在桃園大湳新社區做開荒工作。王奧篤牧師在台北桃園區工作後,遷來新竹,曾任中華信義神學院教師、副院長、院長等職,一九八七年退休回美,王得龢牧師已於一九六六年在美息勞歸主。

齊復生(Rev Christofferson)牧師夫婦,一九五七年九月抵台,先於台北學習中國語文,後往苗栗通霄服事,再至台北,於一九七零年五月,全家回美。

本會在台早期另一工作,是在軍醫院向傷患傳福音,經長老會牧師介紹,本會宣教士與原在中華婦女祈禱會派在竹東軍醫院工作的李耀功弟兄認識,經過長期合作後,李弟兄乃正式加入本會,雖然李弟兄沒有受過神學教育。但因其在福音工作上的熱誠和蒙召清楚,乃破格於一九五九年按立為南大路信義堂牧師,李牧師偕李師母在信義堂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使南大路達成自立自養。李牧師文學造詣甚高。其所主編之「七日糧」週刊已連續出版廿五年之久,目前仍為甚受歡迎之屬靈刊物,李牧師已於一九七一年四月已經退休,仍以文字工作服事主。李牧師息勞歸回天家後,「七日糧」仍由筆者繼續編輯直到退休為止。本會另一聖工,是與挪威(中國信義會,中華福音信義會),芬蘭差會(中華民國台灣信義會),合作開辦中華信義神學院,造就青年服事教會。

差會同工方面白謙德牧師(Rev Charles Baicheledes)於一九六三年末來台習國語後去苗栗、龍港、後龍、通霄、竹南等地協助教會,爾後調桃園開拓仁愛堂事工,同時在中華信義神學院擔任董事、院長、教師等工作對該院行政、教學、財產,成立財團法人等事工,貢獻甚大,在台事奉廿六年餘,於一九九一年全家回美。白牧師如今已經息勞歸回天家。

陶恩生牧師(Rev Reubentsanja Tharson)全家於一九六五年來台習國語後,一直從事神學教育工作,在中華信義神學院曾任院長、教務長、教師,陶牧師對希臘文造詣甚深,擔任希臘文及聖經神學教師,為「信神」發展曾與筆者及同工同學,南北奔波探訪教會,主持神學主日及獻身研討會,夜間延伸制教師等。筆者能有機會去中華信義神學院事奉是陶牧師推薦,值得紀念,陶牧師在台服事廿三年於一九九一年退休返美。

差會在台另一項工作是向客家人傳福音,羅威信牧師(Rev. Joel Nordtvedt)一家於一九八一年來台習客語為了瞭解客家人文化、傳統生活,乃居於湖口、楊梅等客庄。學習客語,楊梅教會順利建立,證明此宣教策略之正確性,羅牧師並在「信神」推展基層宣教課程任主任職,著有成效,羅牧師為專心客家福音事工已辭去主任,但該課程能繼續發展,羅牧師功不可沒。一九九九年竹東客家宣教神學院成立,羅牧師被聘請為第一任院長。

邱福生牧師(Rev. Michael Kittelson)一家於一九八七作來台習客語,會唱客語聖詩,及彈中山琴,與客家人有良好交通,對開拓客家庄工作甚有負擔,現在仍以客語事奉為主。

最近來台差會同工陳義聖牧師(Rev. Ethan Christofferson)於一九九○年十月抵台習客語,他是早期來台宣教士齊復生牧師的長公子,照中國倫理應隨父姓齊,不料客語老師給取姓「陳」,老一輩信徒很不以為然,以後嫌更正麻煩,就姓了「陳」,陳牧師是第二代宣教士,對我華人福音事工的心志和奉獻令人感動和感佩。陳牧師目前在美修讀博士學位,二○○七年八月返回台灣,繼續服事。

其他西國宣教士尚有林天恩牧師(Rev. Andrew Larsen)及彭玉琴師母,林師母是邱牧師姐姐的女兒。林牧師二○○五年年底到達台灣,目前仍在芎林學習客家語及文化,計劃明年開始客家實習事工後,投入工作。

以上差會宣教士均熱愛中國福音事工,且均謙和熱心,愛主愛人。特別新一代宣教士,不但學得一口字正腔圓的客語,也能說流利的國語。無論在大陸或台灣的中國信徒均應該效法他們為福音吃苦的心志,且在禱告中不斷紀念他們和他們的家人。

[註1] 湯清著「中國基督教百年史」一九八七年十月初版第306頁稱差會為瑞美遵道會
[註2] 本會四十週年慶感恩特刊第18頁羅威信撰「路德信友教會中國差會」
[註3] 本會十五週年特刊第7頁安路得師母著「我與中華信義會」